我国卫健委发布:再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存活寿命时间提高到77.93岁

中国国家卫健委当天就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以来进展与成效举行发布会。毛群安介绍说,在2020年健康中国行动试考核指标中

有12个指标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确定的2022年目标值,6个指标提前达到2030年目标值,目前正在组织2021年度的考核工作。

我国卫健委发布:再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存活寿命时间提高到77.93岁

毛群安指出,健康中国行动实施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5.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覆盖率达91.7%,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年均下降幅度基本接近预期目标,全国报告新发职业病病例持续下降,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全民健身行动成效方面,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高元义指出,中国每五年举办一次全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和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比2014年提高3.3个百分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合格率,2020年达90.4%,比上一次提高0.8个百分点。

“健身去哪儿”是全民健身工作的痛点。高元义表示,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区、老城区,更多是中老年人身边健身设施短缺。要解决该问题,需要下力气建设场地设施,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充分利用已有公共体育场馆。国家体育总局和财政部每年支出近10亿元人民币补助低收费或免费开放的体育场馆,今年补助的体育场馆超2100个。

我国卫健委发布:再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存活寿命时间提高到77.93岁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指标。公元前欧洲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仅20岁左右,以后持续缓慢地延长。19世纪是一个转折点,随着工业化革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迅速上升!自1850年以来的100多年内,欧洲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大约增加了三十多岁,按1977年联合国人口年鉴所示,已达到平均72岁的水平,这同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卫生环境的改善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抗生素的发现和免疫接种术的应用,扑灭了曾使古代人口大批死亡的各种流行性传染病(如霍乱、天花、鼠疫等),使得欧洲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本世纪内以平均每十年的增长达到2.3岁左右的速度,与古代形成鲜明的对照。

寿命的长短受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社会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水平限制着人们的寿命,所以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寿命的长短有着很大的差别;另一方面,由于体质、遗传因素、生活条件等个人差异,也使每个人的寿命长短相差悬殊。因此,虽然难以预测具体某个人的寿命有多长,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并告知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预期每个人出生时平均可存活的年数。这就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原文出处:声明:信息来源于原创或转载,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视点号尊重版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2889649679@qq.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
上一篇 2022-07-07 23:11
下一篇 2022-07-08 09: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