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滴滴‘’出事,网约车行业波澜再起,腾讯,华为等多家网络巨头在搞”内测“!

随着滴滴再度出事,沉寂太久了的华为、腾讯终于再度蠢蠢欲动,网约车市场再度活跃起来。

近日,记者发现,腾讯出行正在微信内测网上提供叫车服务,用户可通过微信“我的服务-出行服务”或在微信小程序上搜索“腾讯出行服务”打车。就在本月初,华为还推出了公测版打车应用“花瓣出行”。

随着‘’滴滴‘’出事,网约车行业波澜再起,腾讯,华为等多家网络巨头在搞”内测“!

经济与社会网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腾讯和华为来说,此时进入网约车市场争夺份额应该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从业务上看,腾讯有腾讯地图,华为有花瓣地图。两者入网可能更多的是为了丰富各自地图的使用场景,完善各自生态板块的布局。

此外,与竞争态势相比,行业合规过程更值得关注。

网约车聚合模式迎来新玩家

7月,华为通过应用公测在会员中心推出“花瓣旅行”,日期为2022年7月8日至8月31日。由于花瓣出行处于内测阶段,仅支持北京、深圳、南京、杭州四个城市的网约车服务。

除了华为,微信最近也推出了打车功能。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的体验,目前北京地区已经接入曹操出行、首汽约车和阳光出行。

随着‘’滴滴‘’出事,网约车行业波澜再起,腾讯,华为等多家网络巨头在搞”内测“!

华为和微信都是以聚合模式切入网约车领域,通过流量和用户与各大服务商绑定。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聚合模式只需要提供流量入口,相比亲自投入运营,重量更轻,运营成本更低。另外,聚合模式对于网约车服务商来说,华为和腾讯拥有的地图软件可以作为出行领域的流量端口,平台帮助他们解决流量问题,获得更多用户。

陈表示,从聚合平台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降低了运营的支出成本,帮助用户实现流量变现,增加用户粘性,通过吸引用户反哺自身业务。对于用户来说,一站式打车服务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潘鹤林表示,在聚合模式上,华为有技术优势,腾讯有流量优势,可以赋能小型出行平台。从竞争格局来看,华为、腾讯进入后,出行行业可能会回归大规模竞争。未来,平台可以为用户的出行计划提供更加优化的参考模型,提供一站式的出行解决方案,提升用户的出行体验。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有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华为更想卖车,微信更想流量变现。”业内人士表示,网约车行业已经进入存量市场,发展出租车业务的空间不大,但卖车的想象空间和吸引力还是很丰富的。行业也在向上游发展。不仅华为在布局汽车相关业务,滴滴也在尝试造车。

随着‘’滴滴‘’出事,网约车行业波澜再起,腾讯,华为等多家网络巨头在搞”内测“!

但是,聚合模型也有一些限制。潘麟认为,华为和腾讯缺乏自己的线下旅游基础设施。陈表示,在长远发展中,网约车信息聚合平台是否需要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信息聚合平台与对接的网约车平台公司之间的权利义务如何确定,都需要进一步细化。

监管机构也在加强对聚合模式的监管。5月18日,由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标准化协会审议通过的《出租汽车信息聚合平台运营与服务标准》,对聚合平台的基础能力、价格公示、居民准入退出、安全应急保障、投诉处理分工等做出了详细规定。

疫情对网约车市场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网约车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

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数据显示,4月份共接单4.76亿单,环比下降11.6%。此前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网约车行业共产生订单5.39亿单,同比下降超过29%。受疫情影响,网约车行业订单持续下滑。

受疫情影响,部分地方网约车已暂时停止运营。多家旅游平台均表示,平台将根据所在地区的运营政策执行,一旦被要求停止运营,将立即停止运营。例如,T3旅行社从4月到5月暂停了在上海的业务。国泰君安4月发布的分析显示,疫情下一线城市订单占比高的平台受影响更大,滴滴3月市场份额和核心用户数略有下降。同时一线城市管控更严,头部平台一二线订单占比高,对头部影响明显,低线城市受影响较小。

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受淡季疫情叠加影响,行业整体订单下滑。同时,去年很多平台扩张,单量下滑明显。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与去年下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行业月均活跃用户(按1-5月数据计算,下同)下降约12%;从司机活跃情况看,与去年下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月度活跃司机规模下降18%左右;订单量方面,与去年下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月均订单量下降18%左右。

随着‘’滴滴‘’出事,网约车行业波澜再起,腾讯,华为等多家网络巨头在搞”内测“!

疫情也影响了网约车司机的收入。北京一位网约车司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4月份,我一天500块钱只赚400块,收入比平时下降了一半。”针对这种情况,在疫情期间,各平台也推出了对司机的倾斜政策。据第一财经报道,一些平台对遵守跑路规则的司机给予奖励,同时引导尚未取得从业资格的司机进行培训验证后再发放奖励。

易观汽车出行行业高级分析师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网约车订单量、活跃用户规模、活跃司机规模的下降,可能是受疫情和网约车烧钱补贴减少的影响。

但从最近的数据来看,网约车在疫情过后迎来了回暖。数据显示,该平台6月份共接单6.36亿单,环比增长20.7%。其中,6月份,美团打车、与中国同行、公路出行的单量同比分别增长67.7%、64%、57.5%。

合规仍然是重点。

去年7月滴滴App下架后,网约车行业迎来短暂窗口期。

很多打车平台提供补贴,寻求短时间内注册司机和用户的规模增长。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7月份T3旅行的活跃用户数量增长了32.79%,达到559.98万人。曹操7月活跃用户数达268.46万,环比增长13.31%。7月,首汽约车活跃用户达到303.41万人,环比增长7.6%。7月,美团打车App活跃用户环比增长45.6%。

但各平台用户增速逐渐放缓,甚至部分平台在10月份出现了活跃用户数的下滑。汽车出行行业资深分析师何琦认为,随着网约车安全监管的收紧,企业虽然迎来了滴滴开放的窗口期,但并没有野蛮生长,这与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密不可分。

2022年以来,监管部门对网约车平台的监管仍在加强。2月14日,据交通运输部官方消息,交通运输部、工信部、公安部等八部门联合修订印发《关于加强出租汽车行业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联合监管的通知》,完善了多部门全链条联合监管的事前、 事中和事后,并细化了处置措施和操作流程,便于各级相关部门操作和执行。

合规是网约车行业面临的首要挑战。此前有网约车司机向第一财经表示,为了留住司机补充运力,一旦司机不合规被处罚,网约车平台将承担罚款。

从2021年9月开始,交通运输部将每月公布36个中心城市的车联网达标率。对于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因迟迟不上牌等问题未能遵守规定的城市,交通运输部将向社会公开城市名单。

从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发布的网约车平台合规情况来看,行业合规仍有待提高。一方面,平台订单履约率差距较大。比如今年6月,如家旅行订单的达标率为96.7%,而华小珠旅行订单的达标率仅为35.2%。另一方面,部分平台合规率环比下降。比如今年6月,美团打车合规率环比下降11.1%,同程旅行合规率环比下降7.5%。

潘麟告诉第一财经,监管将持续到2022年,各地将在网约车司机上路合规、社保待遇等方面跟进监管网约车平台。网约车平台的运营成本会提高,这也增加了网约车平台运营的难度。

行业分析师姜新伟对第一财经表示,2022年,网约车市场的竞争将呈现点状,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区域与滴滴竞争。在各大二线城市,T3和曹操已经基本进入,接下来的开城对企业的技术实力和落地能力要求更高。因此,行业竞争不会呈现竞争扩张的长战线,而是呈现点状,本土头部企业竞争加剧。

蒋巍巍表示,未来整个行业会更加规范,无论是出租车公司还是网约车公司,都会回归到固定区域的订单服务密度。如何调度车辆,如何复购用户,将成为行业的核心竞争因素。

原文出处:声明:信息来源于原创或转载,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视点号尊重版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2889649679@qq.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上一篇 2022-07-28 08:16
下一篇 2022-07-28 08: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