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光电池就占整车成本的60%!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背后的成本“压力山大”

目前除了特斯拉赚钱,其他新能源主机厂基本都在亏损,没钱赚。日前,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公开表示,“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50%甚至60%,那么我现在不就是在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吗?”

新能源汽车光电池就占整车成本的60%!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背后的成本“压力山大”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凯公开回应了原始设备制造商的投诉。“通常会有客户向我们投诉,说代工基本不太赚钱。你们电池厂(商)是不是把利润都拿走了?事实上,虽然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没有亏损,但挣扎在盈利边缘是非常痛苦的。”吴凯说。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在整车成本中一直占据很大比重。在此背景下,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中,谁为谁工作成为了业界关注的话题。

电池成本大幅增加,车企怨声载道。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方位市场化扩张期,产销量和保有量连续多年全球领先。”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21%。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增长1.2倍,市场份额为21.6%。

电池成本高达60%!公司董事长抱怨给电池企业打工背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本“压力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的负载量急剧增加。据工信部副部长张运明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载容量110.1GWh,同比增长109.8%。其中,三元电池加载量占比41.4%,同比上升51.2%;磷酸铁锂电池负载量占比58.5%,同比增长189.7%。

“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提升,我国已经形成了涵盖基础材料、电芯、电池系统、制造设备的完整产业链。负极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90%,隔膜材料自主供应率超过90%。”张运明说,中国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万钢介绍,中国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已进入国际知名整车企业配套体系,全球装机占比超过50%。

然而,今年以来,由于动力电池成本上涨,数十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也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一些车企甚至数次上调了其电动汽车的价格。“动力电池原材料暴涨。比如今年碳酸锂价格一度飙升至51.5万元/吨,一年多时间上涨了10多倍。价格压力直接传导到整车厂,新能源车价格上涨。”曾庆红说。

正如曾庆红所说,目前无论是韦小立这样的新型造车企业,还是北汽蓝谷这样的传统造车企业,都还处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投入阶段。

然而,当曾庆红抱怨为电池制造商工作时,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玉群将矛头指向上游原材料。“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的麻烦。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价格都暴涨。”曾益群说。

为了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利润率和产业链话语权,吉利、广汽等车企在向动力电池厂商采购电池的同时,也开始布局动力电池领域。“确保电池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所有车企实现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曾庆红透露,广汽集团已经在做电池,还在考虑买锂矿,做全产业链布局,给客户提供廉价的新能源汽车。

据悉,广汽爱安自研动力电池试制生产线于今年3月10日正式开工,总投资3.36亿元。预计2022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透露,“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快速普及,吉利控股集团正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动力电池产业。”目前,吉利控股集团已在电池技术创新、电池材料、充换电运营、光伏绿色电、回收利用等领域与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合资、自研、自产,已经形成了生态布局。

2025年动力电池将进入TWh时代。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高介绍,去年中国动力电池投资超过1万亿元,产能扩大到1000GWh。预计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进入TWh时代,产值也将进入万亿级别。

电池成本高达60%!公司董事长抱怨给电池企业打工背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本“压力大”
图片来源:图片网-400105948

然而,虽然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日趋完善,但是面对市场的快速发展,供应链保障的压力仍然非常大。碳酸锂等多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严重影响动力电池行业发展。

万钢认为,面对即将到来的TWh时代,我国新能源企业应加强上游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协调,保证市场需求,同时重视废弃电池的回收利用,实现关键材料的循环利用,把产业链做完整做强。

张运明表示,接下来,工信部将从加强关键技术创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关键资源保障、完善回收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五个方面推动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从技术角度前瞻,认为未来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应该是低碳、高端、智能的。“未来十年,中国的电池体系将发生三次技术变革,未来两三年,中国的锂电池将发生实质性创新。”高表示,预计到2035年,行业内将生产出能量密度为500Wh/kg的下一代电池。

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曲介绍,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锂电池、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以高比能量、高安全性、长寿命、快充电等特点加快了技术升级步伐,成为新一代动力电池前瞻布局的重点方向。同时,电池回收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锂、镍、钴等有色金属的智能回收正在逐步实现。

原文出处:声明:信息来源于原创或转载,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视点号尊重版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2889649679@qq.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上一篇 2022-07-27 08:34
下一篇 2022-07-27 08: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