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Las Meninas 》1957
甫一看到毕加索这幅立体主义画作,我内心里马上想到了另一名西班牙画家以及他的那幅名作(可能的话你们也试着联想一下)。尽管绘画的标题也可能提供了线索,但就我自己而言,那种念想几乎是在看到这幅画作时一瞬间形成的,那感觉既是直觉又是眼目经过训练后的即刻知觉。
可以说毕加索的这幅立体派画作基本上是按着那位画家的意图来作画的,不同之处大抵有两点。一是毕加索稍微转换了一下画面的视角,也就是说毕加索更换了相机的位置。二是原画是新古典主义的方式,而在这里毕加索用的是他立体主义的形式。
对比着在自己心里面的那幅古典主义作品,似乎从一开始我的喜好就有了偏向,它自然是偏向了立体主义。很奇怪不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两者可以说一为天上,一为地下。尤其我们看到画面前景中的那究竟是狐狸还是狗以及那个似乎是小丑的形象之后,从具象的质量标准来看,高下立判。
然而,立体主义画面中那穿插繁琐的空间,比如画面右上角国王的形象已经与屋里的空间,无论是墙壁也好还是桌椅画架也好,它们似乎融合在了一块。与此同时,在这个融合的空间里,那位国王我几乎亦是一瞬间便把他识别出来了。只是在这儿,在我的知觉以及我思绪里,已把他与他周围的空间一同看待不分你我。从这个角度出发,这算不算得上是一种艺术里的意识流?
答案很明显,是的。
对于这幅立体主义我还特别喜欢的地方在于,它呈现了在立体主义作品里很少出现的空间纵深感。这里的空间是如此奇妙,以至于国王的空间与更远处黑衣人的空间既在同一维度又在不同的维度。空间的分割穿插让我们的意识倏地一下从这到那瞬间切换,完全没有违和感。
就这幅立体主义绘画而言,完成度是可变换的。所谓的可变换是指我们对于画面里的元素没有统一的要求,你可以是完备的也可以是不完备的。这恰好像极了伍尔芙抑或乔伊斯意识流小说里那种畅快而毫无阻拦的惬意流动。
流动是随意的,思绪是徜徉的,在这儿,我们的思维没有阻碍,只有任意地流动。我们在流动中获得动感,于流动中获得空间感,于所有一切的诸感觉之综合而获得一种纯粹的现代意义上的美感。
原文出处:声明:信息来源于原创或转载,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视点号尊重版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2889649679@qq.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