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银行行长为关心女儿的学业 被套骗3.5亿 网友表示:这也太有钱了吧

为给女儿上好大学“铺路”,银行行长上当26次被骗3.5亿元。

7月12日,据检察日报报道,近日,山东滨州市某银行行长李某因犯骗取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在此之前的3月11日,山东省高级法院对赵某河诈骗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赵某河上诉,维持无期徒刑的原判。

一家银行行长为关心女儿的学业 被套骗3.5亿 网友表示:这也太有钱了吧

随着李某被判刑,这桩历时7年、涉案金额高达3.5亿元的特大诈骗案终于画上了句号。为给女儿上好大学“铺路”,李某利用职务之便,多次侵吞银行贷款,数额之大令人震惊。而更让人震惊的是,其侵吞贷款所得数亿元“活动经费”,竟然全部被骗打了水漂,至今仍有3.2亿未能追回。可以说,在这起案件中,李某既是犯罪者,又是受害者,既可恨又可悲。

上大学可以走后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作为银行行长,普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李某本该有基本的鉴别力和判断力,然而却被赵某河“我姨父是高校副校长,并且和教育部多位领导熟识,路子广得很,可以安排孩子上个好大学”这些并不高明的谎言蛊惑,前后上当26次,可谓利令智昏。最终误了女儿前程不说,自己也付出沉重代价,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物必先腐,然后虫生。骗子的套路虽算不上复杂,但往往能击中人的弱点。手中有权之人一旦立场不坚定,个人欲望膨胀,便很容易被腐蚀。此案中,李某为给女儿上大学走后门贪污侵吞银行贷款,正是私欲战胜理智、立场不坚定的表现。所谓“欲望一开便难刹车”,李某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深陷泥淖,再次说明了这个道理,理当引起警示。

而同样值得深思的是,李某为何能够多次骗取贷款和违法发放贷款而不被发现?诚然,李某伙同小舅子孙某某、某公司总经理张某订立攻守同盟,制作伪造的购销合同等虚假贷款资料,手段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但其权力缺少监督,银行监管机制存在漏洞,恐怕也是重要原因。而赵某河正是看准了李某的银行行长身份,有套取银行贷款的便利性,同时认定他钱财来源不正,即使发现上当也不敢报案,才一次次实施诈骗。

就此而言,这起案件也应该引起银行系统的重视和反思。一行之长权责重大,绝不能脱离监管,无论是当事银行,还是其它金融机构,都应该引以为鉴,及时采取措施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夯实干部职工的合规守矩意识,如此才能避免出现又一个李某。

此外,上大学可以走后门的骗术能够得逞,也反映出一些人不相信规则和社会公平正义,仍抱有“有钱就能办事”思想。也因此,只有根绝社会上的潜规则、走后门现象,让公平正义更加深入人心,才能让这些骗术不攻自破。

原文出处:声明:信息来源于原创或转载,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视点号尊重版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2889649679@qq.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上一篇 2022-07-14 09:06
下一篇 2022-07-14 09: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